第一次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时候,我的世界还是光明的。那时,我好奇地想知道这位美国盲聋女子是如何成为哈佛大学的优等生继而又成为举世瞩目的作家的?我也曾为海伦又聋又盲的不幸叹息,更为她所创造的伟大奇迹震惊。但那时的我和海伦-凯勒的距离还是遥远的:她的世界黑暗而寂静,我的世界里有光有声,有音有象。
第二次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时候,我的世界已经不再光明:色彩从我的生命里淡出了,光明成了不敢触及的过去。现在用耳朵重读海伦-凯勒的故事,我怀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想在她的奋斗历程里找寻她艰难前行时留下的足迹,从中摸索我要走的路。这次与海伦的重逢,我们的距离拉近了:我仿佛听到她穿越时空向我款款地走来,我看不到她头上的光环,却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来自她的力量正慢慢向我靠近。我想握住她的手,问:“强大的全世界的榜样啊,请告诉我,接下来的路我该怎么走?”
我听见海伦对我说:不要放弃生活,勇敢地去热爱生命,拥抱世界吧!
海伦的文字让我似乎看到幼年的小海伦在水的启示下领悟了每样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于是她拉着老师——安妮-沙利文小姐兴奋地在阳光下奔跑,在草地上跳跃,欢快地把所有能触及到的东西都和它们的名字一一对号。她为了认知世界而学习文字,为了与人沟通而练习讲话。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激励她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攀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挥写下伟大而传奇的人生。
是的,光明将我放弃了,我又怎么可以再将自己放弃呢?我虽然感觉不到阳光的亮度却依旧能感受到它的温度;我虽然不能再仰望蓝天却还生活在蓝天下;我虽然无法欣赏到花朵美丽的色彩但依然能嗅到它们诱人的芬芳;我虽然看不见鸟儿绚丽的羽毛却照样可以听见它们美妙的歌声;我虽然不再是看风景的人但我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我无法拒绝命运带给我的磨难,但我更没理由拒绝生活对我的慷慨馈赠!
海伦继续对我说:努力学习吧——知识能使我们的生活充实,将生命点亮。
读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脑海中呈现出这样的画面:海伦静静地坐在图书馆里用手指一本本地读着记着那些聚载了人类智慧的书籍。时间在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她像饥饿的孩子吞食小甜饼一样贪婪地学习着。知识使她告别了蒙昧的孩提时代,她的头脑不再空白,世界在她那无光无息的天地里变得有声有色。知识给她带来了重生:她的生活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人类也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强者。
较之海伦,我是何等地幸运啊!我的世界依旧是热闹的,我生在一个信息的时代——有电脑,有读屏软件,有太多获得知识的途径。我何不以耳朵和电脑作媒介用知识将眼睛的世界复位,为迷茫的生活重新拟定坐标呢?
我决心将失明前未来得及完成的学业进行到底。通过多方努力,我终于成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名盲人考生,一条光明的知识大道在我面前铺展,于是我开始了求知路上的蹒跚之旅。然而一走方知其中有多艰难:知识的输入渠道告别了视觉转化成纯粹的听觉,多别扭,多不习惯啊!思维好像就因为缺少了一个直观环节而变得迟钝起来。最麻烦的还是专业所涉及的那些抽象的语音符号和古文字——读屏软件无法识别,语言又难以描述,最后我不得不请别人将之画在我的手心里;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守着电脑像蜗牛一样一点一点地学着、记着,累到极致,真想大哭一场......
当别人的手指在我手心里滑动的时候,当我倍感疲惫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海伦——将图形画在手心里,多么相似的动作啊。为了学讲话,她把手按在老师的面颊和嘴唇上细细体会着老师发音时面部肌肉,嘴及舌头的位置和振动,认真感受老师发每个音时的气流强弱和缓急程度。相比之下,我要比她幸福得多:这些文字、图形我曾或多或少地看到过,它们仍然生动鲜活地存在于我的记忆中,我要做的只是借助声音将具象还原到具象。而对于毫无视觉经验的海伦来说,她要完成的是从抽象到具象的再创造,其中的难度无法想象。相比之下,我面对的困难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有榜样在前方指路,我只有一个选择:坚定地走在这条崎岖的求知路上,披荆斩棘地勇敢向前走。相信路的那头一定是片海阔天空。
我在第一次读海伦-凯勒的故事时,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又聋又盲的海伦何苦要如此折磨自己?一次次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呢?现在发生了巨变的我在重温这本书时,从海伦写的文字里找到了答案:“既然没有平坦的路途到达知识的顶峰,那么我就要用我自己的方法盘旋而上。我碰到了不可胜数的障碍,跌倒了,然而我一次次坚强地爬起来迈步上去。每前进一步,我的勇气便增加一分,再爬得高一点,我的眼界就开阔一些。每次奋斗的结果都是一个胜利,而沿着这些胜利连接起来的云梯我就一定能到达那光辉的云端,宾天的深处,我希望的绝顶!”曾经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可我又不禁自问:“我又当如何到达‘希望的绝顶’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得用很长的时间乃至一生的努力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