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加大盲道投入建设,在武汉等大中城市,已经形成较为健全的盲道网络。那么,为何盲人怕走盲道、不敢走盲道呢?记者为此做了调查。
设计有缺陷,盲道畅通难
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开始在全国实施,此规范将城市中新改建的主路必须铺设盲道等24条作为强制性条款要求在建设中执行,这是目前我国城市盲道建设的主要依据。
按照规定,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都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坛、绿化带等障碍物0.25至0.50米处,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等;盲道的颜色以中黄色为宜,其宽度为0.30至0.60米。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占用盲道。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范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目前,武汉市不仅部分路段还存在盲道“盲区”,已建成的盲道多数未按照要求用中黄色与其余路面区分开来,也没有避开障碍物。例如,在省残联大门外100米内,盲道上就铺设了近10个井盖,其间还有一个报亭、一根电线杆矗立在盲道中心。在盲道畅通宣传活动现场附近,盲道多处被花坛、井盖或是报亭阻断。
管理缺位,盲道变“忙道”
除设计上的漏洞,对盲道疏于管理,也是造成盲道不“帮盲”的重要原因。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尽管汉兴街街道办用黄色油漆将盲道标识出来,还用蓝色的淘宝体语句“亲,盲人专用道,请勿占用哦”做了温馨提示,但在距活动现场20米外,一辆摩托车不偏不倚横停在盲道上。在对面的街道上,一个简易停车棚就搭在距盲道一米开外处,数十辆停放的自行车,占据了一半盲道。
“一直以来,流动摊贩、机动车、行人侵犯、压占盲道的情况都较为普遍。”江汉区汉兴街城管执法中队队长方琦说,“维护盲道畅通很大程度上要靠民众自觉,但现在许多人都没有这个意识,有的人甚至不知道盲道是干什么的。”
盲人心声:希望独立出行不再是梦
“我只有一只眼睛能模糊看见,由于现在盲道不畅通,我上下班、探亲访友都要家人接送,平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生活非常不方便。”湖北省盲协主席、武汉市盲协主席刘汉云说,有的盲人家人抽不出时间接送的,就只能拿出部分薪水请人,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武汉市有8万多盲人,他们都有正常出行的权力。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盲道畅通的重要性,让盲人独立出行的梦想能够早日实现。”
在部分地区,保持盲道畅通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盲道畅通示范街”的江汉区汉兴街,今年以来,先后投入15万余元,对全街主次干道上破损和路面下陷的盲道进行修整。同时还联合建设、城管、公安、交管、民政等部门强化了对盲道的管理,对出道经营户进行管理劝阻,起到了一定效果。
然而,在更多的地方,盲道建设管理,依旧处于粗放阶段。省残联主席陶慧芬认为,盲道的设置,应是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关爱残疾人,为了更多的盲人朋友能与健全人一样在户外享受清新的空气与温暖的太阳,我们将与城建、城管部门加强沟通交流,在以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无障碍通道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在日常的城市管理工作中,继续加大对盲道的占道整治工作,从细微之处彰显对盲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