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花季,你的人生轨道转了弯,绚烂的春天瞬间退色。16岁年轻的生命,16岁多彩的梦想,被无边的黑暗无情禁锢,失去了光明,你从一个充满生机与梦想的青年,转瞬成了寸步难行的盲人。
失去了光明的你,面对未知的前途,是停步吗?是的,你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可以退却,在这永远黑色的世界里,茫茫前途,失去了光明的你,用什么来辨认方向?你可以停下来,可以进入另一种状态,依赖同情与救济维持生存。
可你只是沉默,长久的沉默,在突降的厄运面前,你没有哀叹,没有抱怨,没有哭喊,生长于黄河之畔的男孩,16岁的脊梁已能承载山的重量。绵延的黄土地,宽广的母亲河,塑成你男子汉坚韧刚毅的性格,你是黄河之子,你血管里流淌的是母亲炽热的血液。你用大山的意志,黄河的胸怀,不仅撑起了自己倾斜的世界,也为更多的盲人撑起一片天空。
助人必先强己,你深知唯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帮助那些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盲友。对于自己的未来,你也曾有过痛苦而漫长的思索,经过多方的了解,你知道了盲人就业的主渠道是按摩。沿着前辈们踏出的路走下去,会轻松很多。可倔强的你,想另辟一条路,为着自己躁动的青春,更为着盲人能多一条就业之路。
根据自己的条件,经过严谨而客观的分析之后,你选择了电话总机接线工作。面对这一崭新的职业,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尽管后来国内也举办过几期“盲人电话接线员”培训班,但在当时,在偏远的甘肃临夏,这一新型的盲人职业尚属首例。经过无数次的摸索,你终于研究出一套听觉与触觉相结合的适合盲人操作的工作方法,接继电话的准确率与常人无异。
有了理想的工作,可你沉重的心情丝毫未减。由于临夏地处甘肃省南部,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属国家级老、少、边、穷地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文化落后,再加之卫生条件的制约和近亲结婚的陋习等原因,致盲率比其他地区要高。且大部分盲人没有读过书。面对如此的现状,你长久的思索,路在哪里?你在苦苦的探寻,寻找一条适合盲人的生存之道。就在你为找不到出口而苦闷之时,是党的阳光照亮了前方的路。
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紧接着各省级残联和地市州一级残联也相继成立。你被推选为临夏州第一届盲人协会主席。盲人协会是残疾人工作的新平台,是直接联系广大盲人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代表、服务、维权”的职能。
终于,有了能为盲人服务的岗位,经过多方调研与认真分析后,你有了清晰的思路与明确的方向: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当地盲人的生存状态。但临夏没有特教学校。于是,你便与兰州和白银两所盲校联系,可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这两所盲校基本只招收本地生源。可学生们那渴求的话语,一声声牢牢地牵着你的心。你放不下这些孩子。
150多公里的路,你往返几趟。终于,校方被你的爱心与执着所感动,一个又一个盲孩子,被送进了就近的盲校。
其实,被你的敬业与执着所打动的,何止是这两所盲校的领导。07年,河北张程盲人按摩职业中专面向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免费招收学员,当年在我省有5个名额。报名结束后,一位来自偏远山区的19岁的男孩子,找到了盲协和残联,那一声声的恳求,是对知识与光明的呼唤,你的心,又一次被强烈的牵扯着。于是,你打电话给中国盲协,给张程盲校,金石为开,你的恳切,你的执着,还有那一份残疾人工作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又一次打动了领导和校方。学校特批了一个名额,终于,又一个孩子走出了大山,走出了黑暗。
还有那些成年盲人,他们已过了读书的年龄。黑暗与无知,像一张无形的网,将这一个个依然年轻的生命困在了人生的低谷。经过多次的走访,你深深体会了他们的痛苦,于是,你像州残联提议:举办“盲文培训班”。在州残联的支持下,2005年,“临夏州第一期盲文培训班”正式开班,作为盲协主席的你,既是组织者,又是教员。面对这些特殊的学员,你只能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年龄悬殊很大,经历也各不相同,有些中途失明的盲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而部分先天失明的盲人,从未读过书,甚至很少走出家门。对于这些学生,你采取了因人施教的方法,就这样,靠着爱心,更靠着超常的耐心,经过半个月的培训,竟然使全班学员掌握了盲文的基本读写方法。
用知识点燃心中的光明。作为州盲协主席的你,用20多年的苦学、摸索与奔波,仅仅为了一个很简单很朴素的心愿,就是让州盲协能成为全州盲人温暖的家。是的,在你的带领下,盲协成了全州盲人最信赖的家。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娱乐。
在交流中,你认识了一个个传奇式的人物,那一个个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和他们坚守的人生信念,给了你写作的源泉。将这一段段拼搏的历程记录下来,给挣扎于黑暗中的盲人以更多的启迪与力量。
于是,《西北汉子的快乐人生——访临夏州一位盲人按摩医师》,《粉条大王的传奇人生——访临美建材有限公司经理张永平》,《一条巷子名带来的启示》等20多篇反映残疾人工作、生活、家庭的作品,相继在州、省及全国多家媒体上发表。
2008年5月,在走访盲人家庭时,你无意间听说了临夏县桥寺乡下社刘志光的传奇故事。于是,在儿子的陪同下,翻阅30多公里的山路,你来到了这位“养猪大户”的家里。当你得知刘志光在多年的养殖工作中摸索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管理生猪的方法,他从粉碎饲料、拌料、饮水到卫生防疫全凭感觉独自完成时,你激动不已,这又是一条崭新的就业之路,它将给农村盲人很大的启示。当晚,你就写下了《他心中有轮太阳》,寄往《盲人月刊》,并与临夏州电视台“这方热土”栏目组联合制作了20分钟的电视短片《连续绽放心中的太阳》。此片获全州文化宣传一等奖,全省二等奖。
20余年的工作历程,你的付出、你的业绩、你的故事打动了很多很多人,也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好评。可你依旧淡淡地说:“我只是一座桥,一座联系盲人与残联,盲人与社会的桥梁。”
是的,你是一座桥,一座用爱心铺就的光明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