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梦”是一片广阔的大海,那么“我的梦”则是这海中的一滴水,在这片奔流不息的大海中,凝聚着千千万万中国盲人的梦想。这些梦想,有的伟大,有的平凡;有的崇高,有的质朴;有的贴近生活,有的飞向未来;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奋斗的途中……
生存,更好地生存
江苏刘瑞泉的梦想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不再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梦想却让他一度望而却步。沮丧过后,他终于重新振作起来,经过长达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店铺,靠着自己的双手使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河南的马林顺,通过广播了解到外国青年18岁时就自力更生了,萌生了“18岁也能自己养活自己”的梦想。为此,他积极地寻找实现梦想的机会,“有一天我听到广播中说杭州有推拿培训,就跑去报了名。17岁这年,我参加了推拿培训,也顺利地拿到了上岗证书。就这样我走向了社会,开始了推拿工作。”就在18岁的时候,他的梦想成真了。
家住河南的周刚,从最初一家4口人挤住在面积仅有16平米、条件脏乱差的筒子楼到如今拥有160平米的三居、享受物业优质服务的高档小区,通过30来年不断的努力,实现了一直以来的住房梦。
我想上学
辽宁的苗壮从小就在心底埋下了大学的种子,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陷入了黑暗,浑浑噩噩在家休息半年后,他来到特教学院,重新走进课堂,开始新的征程。“拿着厚厚的盲文书才发现,原来能看汉字书是多么的幸福。”各种复杂的函数图像、离子方程式、电磁计算让人焦头烂额,他经常为了弄懂一道题而错过吃晚饭的时间。特别是高三的那段日子,刚刚睡下不久随即又不安地爬起来继续看书。“当我站在所有的老师、同学面前代表毕业生讲话的那一刻,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知道曾经的梦想终于不再是梦想了。”
来自江苏的杨珺珺在盲校读书时成绩名列前茅,他的梦想是要和明眼人一样拿到大学文凭。“我参加了中医临床专业的成人自学考试。那时,我们盲人还不能像现在一样可以便捷地使用电脑,而盲文书的资源又相当有限。有很多关心我的朋友和老师都劝我放弃,但我相信只要我多花点时间认真地去阅读教材就一定能拿到满意的成绩。在那段时间里有无数个黑夜我捧着厚厚的书本用我仅有的一点光明仔细地阅读着、思考着、努力着。”皇天不负有心人,2004年夏天他顺利地通过了中医临床专业的所有考试,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文凭。
能够从事热爱的职业
为了心中的南丁格尔梦想,江西的徐建英毅然放弃了念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走入卫校。如愿当上了白衣天使,却在几年后因病失明。她原以为梦想破碎,却被‘请’回医院,专门负责电话回访工作。虽然在适应新工作的过程中,各种困难考验接踵而至,但她没有气馁,经过不断地学习,她终于胜任了这份工作,延续了自己的梦想。
江苏张庆庆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为更多的病人送去健康。当得知盲人有了专门的医疗按摩考试,他不仅第一时间去残联报名参加,而且很快拿到了合格证书。
同样来自江苏的徐春,一直希望当一名法律工作者。通过刻苦的自学,在2002年法律专科毕业后,又参加了本科学习,马上就要本科毕业的他正在一步步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上海的江小海,年少时便有着从军报国的志向,虽不能如愿,但当兵的梦想始终未曾淡忘。八年前,年过半百的他终于有机会走进了兵营,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戎装威武,他却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建设之中,履行着名誉指导员的光荣职责,融入到战士们火热的生活中,赢得了官兵们的爱戴和信赖。
对广西的姚富菊来说,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是她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的梦想。上学时,为了练出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她每天收听《新闻联播》之类的节目来矫正发音,经常练习绕口令、朗诵课文。2013年已工作的她,还参加了网上广播培训课程,那段时间,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她克服了来自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这份坚持只是为了主持梦想。“如今,我在寻找网络主持方面的机会。只要有机会,有条件,我将从网络主持做起,实现我的主持梦。”
黑龙江的杨占岭有一个摄影家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我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要做一个摄影师。记得在我羞涩地把作文读完之后,换来的却是同学们的哄堂大笑。”35岁生日的那一天,妻子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一部数码相机,并告诉他说:“我在网上看了一篇专访,也是一个盲人,我估计他的视力可能和你差不多。他可以为他的妻子拍出美丽的照片,我也想让你用这部相机,把我的美丽保留下来。”在妻子的帮助下,通过不断练习,他渐渐掌握了相机的使用方法和一些拍摄技巧,如今,被保留下来的照片也多了起来。
为了圆自己的演员梦,2013年的夏天,家住天津的王静鼓起勇气,只身来到陌生的北京,参加朗诵剧《塞纳河少女的面模》的培训。培训的日子很艰辛,每天要排练十多个小时,暑热难耐,常常使人感到倦怠,无论谁的戏份过不了,大家都要反复陪练。这个过程中,有人淘汰了,有人退缩了,王静在犹豫过后,排除一切杂念专心地投入并享受着每次排练的过程。经过一系列的选拔与培训,王静获得了最终的演出机会。“感谢首都北京,感谢这座城市,在这里,我圆了我的梦!”
内蒙古的夏天雨,小时候常模仿播音员说话,他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播音员。就在高一那年,他顺利地通过了学校播音员的选拔。两年半的校广播员生活,他不仅实现了梦想,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伴随着高考的落幕,他又有了新的梦想——建立一个广播工作室。“我知道,广播工作室的工作要比单独做一个节目困难得多,它需要更多知识,更多的能力。不过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梦想一定会实现。”
上海的费佩玲在三年前成为社区的助残员,还兼任了街道盲人定向行走指导员的工作。当看到盲人朋友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培训后顺利通过市、区两级残联的考核标准并获得“优秀”称号时,听到学员们亲切地叫“费老师”时,她仿佛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我没能完成儿时立志的梦想,但是我却又以另一种方式正逐渐实现我的梦想。”
愿盲人也能“自我实现”
山东的王福德在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渴望自己能够像党的女儿刘胡兰那样,追随光明的理想,成为党旗下光荣的一员。1994年,在泰安读大学的他,由于表现优异得到学校认可,在即将梦想成真的时刻,却因病错过了入党的机会。直到2014年国庆节前夕,面对鲜红的党旗,他举起右拳,发出坚定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数十载的追随,历经波折,这一刻,他终于站在了党旗下,实现了儿时的夙愿。
出诗集,是辽宁董玉明一直就有的夙愿,“从1988年患病至今,我数次面临死亡的威胁,如果不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诗作正式出版,恐怕这些文字就会随风而逝了。”不想让自己留下遗憾的他,在妻子的支持下,决定自费出版诗集。2014年3月16日,捧着三大本散发着油墨气息的诗集,触碰着那些没有温度没有声息的文字,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浙江程东财一直希望将自己的人生历程拍成微电影,“命运虽残酷,从我身上剥夺了很多,但他也弥补给了我很多。事业、家庭、荣誉、地位,还有一颗永不言败积极向上感恩的心……我就想,不如把我的故事拍成电影,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吧。”2013年,花费了半年的时间,通过自写剧本,自招演员,请人拍摄,他成功地制作了自己的首部微电影——《黑日追梦人》。
同样在2013年,江苏的陈娟回到了故乡,在她的规划和协助下,“和母亲共建一个美丽的生态家园”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房前的自留地,根据季节种着各式瓜果蔬菜;田间河畔分散种着各种果树,母亲还养了两只羊,一些鸡鸭。”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加上适量的劳动和新鲜健康的饮食,让她的身体逐渐变好。“接下来我打算清理了西边的小河,然后养上鱼、虾、螃蟹等。我想通过自己的生态家园,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来。”
山西的万兴华说自己从小就爱播种。2009年,虽然因眼疾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三尺讲台,但她通过“心灵驿站”延续了自己的播种梦想,用耐心的倾听和真诚的陪伴,呵护那些处于泥泞中的青春的心灵,“当一个个孩子带着困惑、烦恼和忧伤而来又带着微笑离开时,我心里倍感欣慰。以前是播种知识,而现在我可以继续播种阳光、播种希望、播种勇气、信心和力量。”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滕红雨梦想着盲人也能用电脑制作音乐。那时,为了熟悉键盘,囊中羞涩的他用纸板做了个模型。2001年,他借钱买下了平生第一台电脑,从此一头扎进了电脑里。在一些热心音乐制作人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探寻下,经历了无数的失败,他终于让电脑奏响了心中的歌。2008年,他出版了两张个人原创歌曲cd。
上海的胡雅琴是一位忠实的沪剧戏迷,从小爱听沪剧的她心中一直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走进沪剧沙龙,成为一名票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报名参加了“百姓戏台•沪剧我来秀”节目,使她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通过比赛,我结识了一些票友,在他们的推荐之下,走进了沪剧沙龙,并成了那里的常客。我感谢那些曾经帮助、鼓励过我的老师和戏迷朋友,正因为有了他们,我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文化生活中寄托情怀
上海李海燕从小就喜欢看电影,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看电影是件很奢侈的事。改革开放后,电影、电视百花齐放,本可以圆梦的她却失明了。直到2011年无障碍电影的出现,三十年的电影梦成为现实。此后,每到无障碍电影播放日,她都拄着盲杖兴致勃勃地赶去观看。“如今好多地方都有了无障碍电影光盘,我们盲人不仅能看电影、交流影评,还能参观无障碍电影制作基地和制作过程哪。”
32岁那年,广东林英眼前的世界不再清晰完整,可她仍然迈开脚步,把“走遍天下”的梦想慢慢地变成现实!“这些年里,高,我登上过世界屋脊;远,我飞抵了欧洲、大洋洲;吸引我的不仅是蓝天白云、山峦湖海,还有无数精美的建筑、园林、雕塑、绘画,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状态各异的人……我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如今的我在这条追梦之路上更加自信而快乐、坚定而从容!”
山东的王奕红是在盲校读书时喜欢上朗诵的,那时她最喜欢丁建华朗诵的席慕蓉的诗歌,朦胧中她为自己编织起上舞台表演给大家听的梦。“前几年网络上常会自发组织一些晚会和朗诵会,没有朗诵基础的我也经常在活动中朗诵。后来,我开始参加网上的朗诵培训,不仅认真听课,还会朗诵让老师们点评。在不断的学习中,我的朗诵总算有了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全国第二届盲人诗歌散文朗诵大赛上,她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每当公园里悦耳的舞曲响起时,上海的归继宏都会幻想自己也同常人一起步入舞池,翩翩起舞。可行动困难的盲人,会与舞有缘吗?很快有人给了他回答,“没想到,我们的梦想得到了黄老师的支持,他精心挑选适合的舞曲,还把学习要领编成文字,并做成录音文件让我们听读。黄老师还特别用米字笔画来描绘交谊舞中的前进角、后退角,让盲人的脚底以地板的缝隙为基准线,从而掌握纵横变化,把握舞步的方向……如今,我们都能流畅地跳交际舞了。”
江苏的夏强曾因语言不通、没法为就诊的外国人提供服务而自责,他的英语梦就是在那个时候激发出来的。为了学习,他从盲校借来英语教材,还买了英语词典,“那时满脑子里都是abc,吃饭时在背、上厕所时在背、走路时也在背。记不得有多少次,因沉浸在英语世界里而坐过了站。”除了自学,他还跑到外语培训中心参加培训。1993年春,他被母校南京盲校邀请为英语代课老师;他的译文先后被多家媒体登载,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收获了硕果。
五颜六色的画笔彩纸是江苏蒋美娟最好的伙伴,就算她离开了普通学校,来到特教中心继续求学,也依然没有放弃。除了上课、写作业,其余的时间她都留给了画画。虽然她的脸和画纸贴得越来越近,每画几笔休息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但“我的心中抱定一个信念,不论将来发生怎样的变故,我手中的画笔永远不会停滞。纵然彻底失去光明,我也要扶着笔,摸着纸,画出我脑中的世界,心中的天地!”
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上海张一凤的梦想就是站在舞台上为大家唱歌,倾诉她对音乐的热爱。“2014年4月,我有幸再次被徐汇区残联党员之家合唱团录取,成为其中一员,参加了7月份上海市残疾人艺术汇演比赛。经过紧张的排练,在7月16号的舞台上,我们用歌声为观众呈现上一幅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
事业成功是我的渴望
很多盲人朋友的梦想里都满含着对事业的憧憬,他们有的希望自家的按摩店越来越好,能多开几个分店;有的希望自己的技术越来越强,争取早日打拼出自己的事业。
与这些梦想相比,盲人按摩店老板、来自江苏的管飞对盲人按摩的梦想,显得更加的大气,“我的中国梦就是让更多的盲人学会按摩技术,盲人也可以靠自己活下去,活的更出色,活得更精彩。”
同省兼同行的唐小磊,他的梦想也与众不同,“盲人可不可以开店的同时,再做点别的项目呢?”在调查研究后,他总结了一套绿色养殖方案,按他的话讲是又健康又环保。目前正在努力实现这个梦想的他,希望能打开这条新的创业致富之路。
当然,也有很多盲人朋友的梦想并不局限在按摩事业里。“还想干点事”,是吉林李喜玉受伤失明后的信念。为此,他开过学生用品店、家政公司,还办过英语补习班,用他妻子的话来说就是能折腾。而就在这十几年的折腾过程中,他一次次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青岛盲校的陶禹佳,在初中时就开始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与同为90后的好友联手打造了一款无障碍网址导航程序。虽然出现过问题,也曾差点放弃,但是在2014年,他们再次扬帆起航,并立志要“超越过去,做得更好更强。”
因为行动不便,浙江的陈效平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失明后,用耳朵阅读的他,凭借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摸索着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总结了一些避免写错别字的经验。“遇到吃不准的同音字,我就打与之相关的词语或成语,然后将需要的这个字单独挑出来。或者利用百度搜索,根据相关解释确定对与错。”五年来的全心投入,收获的是巨大的喜悦。“我已经用文学创作把自己的心点亮,正步履坚实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自安徽的江建军,年少时怀揣文学梦,在这条路上,他走得很辛苦。最初,每篇文章都要请明眼人帮忙听写、修改、誊抄和寄信投稿,麻烦重重。直到2006年,在读屏软件的帮助下,他才能够独立完成写稿、修改、投稿这些环节,为自己飞翔的文学梦松了绑,添了信心和豪迈。从此,阅读和写作,成为他文学梦越飞越高的双翼。“我会在文学路上一直走去。只要活着,就永远在路上。”
作为一位老作家,“盲人文学必将成为一个文学支派,汇入中国当代文学的浩瀚大海。”——这是浙江吴百孙多年的梦想。他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知名教授会在高等学府的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中国盲人文学和盲人文学史课程。这不仅是他的梦想,也是几代盲人文学作者延续下来的梦想,“让我们这支用特殊的汉语盲字体系造就的文学创作者队伍,用残缺的身躯和不屈的智慧肩负起中国盲人文学,稳健地踏上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舞台。”
平等共融是最高的梦想
在失明后,辽宁李杰最大的梦想就是像以前那样独自一人自由地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虽然徘徊在迷茫的黑夜,他心中的渴望从未停歇,“网络实现了我多年渴望的梦,使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进入外面的大千世界。这种全新的感觉,让我感受到和明眼人同享信息无障碍的欣慰和快乐。”
广东周志荣的梦想虽然很普通,却传递了一个声音“平等”。“作为一名盲人的我,梦想着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平等地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平等地分享科技发展成果,平等地创造社会价值。我想,这个平等的梦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梦,也是所有盲人心中的梦。”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来自青岛盲校的郑荣权。他说:“我梦想有一天,人们能真正明白‘盲只是不便,并非不幸’,再也不会用怜悯、鄙夷的目光看盲人。到那时,在路上见到一个盲人独自持杖行走或牵着导盲犬,他们并不感到丝毫的惊异;当盲人求助时,他们就像遇到普通求助者一样,欣然伸出援助之手,既不冷漠,也不过火,只因为他们知道盲人需要的是什么。我梦想有一天,人们不再把盲人看作社会的负担,而是努力创造条件,让盲人发挥所长,为社会创造财富。到那时,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盲人可以和普通人一起公平地参加各类考试,全国的高校都愿意接收盲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