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中国盲人协会第二届全国盲人文学嘉年华,三峡迎来一群特别的客人。
明盲结伴,亦步亦趋,两个人,四双脚,共用一双眼睛。身边的所见所闻都通过一个人的嘴讲出来进入另一个人的耳朵,娓娓道来或附耳低语。眼睛看不见的全国盲人作家和盲人文学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胸怀浪漫情感与时代智慧,追逐文学梦想,触摸长江的质地,品咂长江的滋味,感知长江的温度。三斗坪码头,过栈桥,同乘一条船,顺流而下,进葛洲坝二号船闸。
宜昌市残联工作人员杨卓雯引领我来到二层甲板左侧。杨卓雯告诉我,船旁边是一条公路,公路和船的距离只有一米五左右,我们的位置可以清晰看到路旁护栏和路面。船闸关闭,船停下来的时候,船体随着水位迅速下降,很快感觉到光线被墙壁遮挡,眼前一片黑暗。那一瞬间,我竟然奇怪地突然生出恐惧感,恍惚之间,下意识伸手想抓住什么。不过很快就弄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暗笑自己神经过敏。
杨卓雯告诉我:四层游轮很快沉到墙体以下,墙面暴露出来的绿苔几乎伸手可触。绿苔无法把握江水和自己的命运,这葛洲坝船闸,又何尝不是如此。三峡没修以前,葛洲坝是中国第一。三峡建成以后,相比三峡五级船闸,葛洲坝的光芒似乎一下暗淡了。其实,葛洲坝并没有变,它仍然是葛洲坝。只是人们对葛洲坝的看法有所变化而已。一明一暗之间,感叹葛洲坝、三峡国家工程神功伟力的同时,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生命的轮回。
水以托舟,舟以载我,时间与生命升降之间,一下又翻开我眼前从光明到暗淡的过往。人生总是在波浪涌动之中把现在变成历史。过去看得见的时候,也会有许多烦恼和不开心,现在看不见了,生活中也还可以寻到小小的幸福与乐趣。比如,这次有机会参加三峡采风,和来自全国的这么多专家、编辑、文友聚在一起,体悟生命与存在,剖析时代与文学,让我满有成就感。人生,经历很多起伏与四季变化,转瞬之间,一切都将转眼留在身后。江水载船经过船闸之后下降了三十米。我和队伍中的部分还剩下残余视力的盲人可能也还会经历眼前最后一点光亮终将消失的过程。大家见面寒暄间,常常是问候:你的光感比上次又下降了多少。尽管如此,并不妨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会有许多乐趣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寄托。就像我们脚下的江水,虽然水位降低了,但是浪花会依旧,承载会依旧,前行会依旧。
上午触摸屈原祠,手指划过处,屈子和多少星辰今已不在。他们陨落在沧桑的浩渺历史烟尘中。母亲河的长江,几多欢笑,多少悲歌?庆幸吾辈作为后来者有机会回望历史。对于现实,可以更加客观与理性,接受自我生命之渺小与脆弱。不仅是对于自然,即使对于人事,对于工业机械这些因人而果的现实,个体同样显得微不足道。有限的生命需要珍惜与呵护。“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不曾留下真切容颜的屈原润湿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眼眶之后,今天的我,却也从渔夫对屈原的奉劝中领悟不同的生存之道。看不见的我,连渔夫也做不了。民以食为天,对于百姓,对于过于普通,如我这样的生命,生存也许才是最重要的。既然基本生存还可以满足,就应该知足常乐才是。心智趋于平稳,处事不惊,荣辱无怨,似乎可以给自己松绑了。只可惜,却猛然发现,光阴抵挡不住地飞逝,青春已然不在,身心隐现疲态。强烈意识到自己还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没来得及去做,陡然生出生命的紧迫感。说来说去,人就像长江水,总要承载一些,无法全部放下的。我不是屈子,我也不是渔夫,人往往善劝人,而不能自劝。只是再顾不得一些无谓的公利琐碎,计较牢骚。珍惜光阴,珍惜容易流逝的一切美好,集中有限的精力体验还没来得及体验的,做自己想做还没来得及做的,成为本草民下一人生阶段主要目标。
人生在波浪中前进,在浪花里闪耀。沉浮之间,风景不断丰富,心智不断开阔。这也许就是上天赋予每个人尘世一遭最为公正的生命享受吧。
历史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作为个体的我,就像裹挟在长江里的一滴水。一滴水虽然很微弱,但毕竟也是长江的组成,也在时刻感受着长江的一切,经历着长江的一切,无法割舍对长江的爱,无法不对长江有所期,有所为。今天,中国残联、中国盲人协会的领导全程陪同我们来了。宜昌残联安排了贴心周到的接待。一下火车,已经有志愿者等候接站,扶我上车直达夷陵饭店下榻。生活就餐和游览,都有饭店服务人员和志愿者及时提供细致周密服务。长江没有忽略一滴水的存在。因为一滴水虽然微不足道,但毕竟也是长江的细胞,长江的健康。
一滴水走进长江,走进三峡,聆听葛洲坝的宏伟,聆听三峡工程的崛起。一呼一吸之间,心在长江的气息中潮起潮落。把脉长江的历史和现在,感知长江的沧桑与鲜活。向前,向前… …拨开眼前黑暗,长江给我战胜困难的力量,昂首勇进的魂魄!
闸门开合之间,游轮平稳穿过船闸,泥沙沉淀之后清澈的长江水一路护送我们这群特殊的客人。
再见坛子岭,再见三峡截流纪念园,再见长江,再见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