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一级残疾的视障人士。去年的春节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了祖籍绍兴。大年初四那天,广袤的越国大地飘洒着绵绵细雨,白天的最高气温只有3-4度,加上一阵阵的北风使人感到既潮湿又寒冷。今天是我们去娘舅家拜年的日子,舅舅家在上虞的曹娥江畔。两辆小轿车搭载着我们一家三代人从陶堰向着上虞的方向快速地行驶。我提出先去参拜曹娥娘娘庙,得到了全体的一致赞同。
绍兴是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方。不仅是个美丽富饶的江南水乡,而且是个闻名中外的酒乡,更加是名人辈出之乡。会稽山下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汇入了两条大江,一条是西施浣纱的浣纱江,另一条是曹娥殉父的曹娥江。这富有灵性的水,滋润着这片大地,孕育出无数豪杰,远古的,近代的,层出不穷,影响深远。其中不乏女中英才,历史上绍兴就出了五位奇女子,分别是美女西施,孝女曹娥,才女唐琬,情女祝英台,侠女秋瑾。我对曹娥的认识最早,印象最深刻。
曹娥的故事我在幼儿时期就听长辈经常说起,直到小学的时候读到了《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里的内容,更加深了对这位“孝感动天”的奇女子的认识。
此回书上说:建安二十三年秋,曹操率兵四十万出潼关救汉中,途经一片茂密的树林,林中乃是老朋友蔡邕的庄园,蔡邕的女儿蔡琰蔡文姬曾经被北方胡寇左贤王虏去为妻,受尽苦难和凌辱,作名曲《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中原。曹操知到了此事非常同情她,派人以千金向北帝赎人,左贤王送文姬归汉,后来曹操将她配与董祀为妻。曹操进到庄园,见到蔡琰。并看见壁上悬挂一碑文图轴,曹操起身细看了。并问蔡琰,蔡琰告诉他:“此乃曹娥之碑文也。”
昔日和帝的时候,上虞(绍兴市辖下,如今仍名上虞)有一巫师,名叫曹癇 ,能通神灵。五月五日在主持祭神的仪式上,因醉酒舞于舟中,不慎堕江而死。他的女儿曹娥年仅十四岁,绕江啼哭七昼夜,跳入波涛中,五天后,背起父亲的尸体浮上江面,乡里们把她父女埋葬在江边。上虞县令度尚将此事奏闻朝廷,朝廷深为感动,把曹娥表为孝女。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此事迹。当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碑于墓侧,众人无不称奇。蔡邕知道了此事去看此碑时已天黑了,黑暗中以手摸碑文而读,找来笔大书八字于石碑背后。后人镌此八字于碑上。曹操读八字云:“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问身旁的随众这八个字是何意思,除了主簿杨修无一人能解,这一谜语成了文明千年的字谜,猜四字(谜底乃“绝妙好词”也)……。
打那时起我就想去曹娥江边看一看,去那曹娥娘娘庙一拜这近两千年来为世人顶礼膜拜的孝女曹娥。
我们的车一进入曹娥风景区就开不动了,四面八方的乡亲手举着竹竿一样大小的高香,碗口一样粗细的红蜡烛云集到此。此起彼伏的鞭炮,震耳欲聋。本来已经是雨雾迷茫的江面和岸边凭添了几分浓烈,使人的情绪一下子就振奋起来了。
我们的车只好停在了曹娥江畔下了车,跟随着香客的队伍,缓慢前行。曹娥江畔苍松翠柏,今年的气候偏暖,还远没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杨柳却早发嫩枝,在河岸边摇摇摆摆,弱风拂柳,如细语缠绵,瑟瑟作响,如诉如泣,仿佛向来人倾诉着曹娥往日的故事。又好象在为曹娥的孝举而啼哭。
陪同我们来的表弟向我们介绍说:乡亲们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到庙宇烧香祈福的习俗,逢年过节更加隆重。不过,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至二十二日才是传统的曹娥庙会,一到那个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云集在此,庙里庙外人声鼎沸,盛况空前,非当前可比。在庙会其间,庙里人们烧香点烛,祭拜孝女,寄托希望;庙外舞龙、踩街,锣鼓喧天,唱戏的,说书的,摆摊叫卖的,好不热闹。逛曹娥庙会已经是当地颇有特色的节会,扬名于宁波至杭州一带。
我们在表弟的引领下买了门票和香烛,排队进入了“娘娘庙”。这里分前中后三进,主要有山门、正殿,后殿,回廊,双亲殿,戏台,双桧庭、墓区等。殿宇庄严,气势宏大,布局严谨,错落有致,红柱彩梁,真是交相生辉、流光溢彩。正殿正上方,一横幅大匾,大书“孝感动天”四字,当中一尊高约三四米的曹娥塑像端坐其中,那娘娘塑像神情凝重,目视前方,另人肃然起敬。在殿上有一对联云:
百行孝为先至性感人余热泪
大江流不尽夕阳终古咽寒涛
听说庙有传说,曹娥娘娘降下旨意:“为人之父有道者见吾不拜也无妨”。曹娥是孝敬父亲的,只要是当了父亲的人都可以不拜。我虽然已为人父,然而在道德修养上仍需提高,于是倒身就拜。百善孝为首,百行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世上谁人没有父母,那个不会年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受教育的永恒主题。当地老百姓有俗语:“今生不到曹娥殿,来世亲爹亲娘勿得见”,“若要儿女孝,娘娘庙里走一遭”。
曹娥庙成为了弘扬孝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此庙宇始建于公元151年,后历代均有修建,规模不断扩大,现存为民国时期所修缮扩建,占地六千多平方,建筑面积近四千平方米,殿宇宏伟,雕梁画栋,神韵翻飞,庙里柱柱有楹联,有门必有匾,堪称民国时期江南木结构建筑的代表,其中古碑、壁画、雕刻、楹联“四绝”享誉江南,曹娥庙不但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而且因“百行孝为先”而居首,曾有江南第一庙的美育。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公元一四三年的端午节,曹娥的父亲曹盱在主持祭潮迎神的仪式上不慎坠江而死,为救捞落水的父亲,曹娥沿江哭寻十七个昼夜不见,于农历五月二十二日,毅然跳入江中寻父,溺水而死,时年十四岁。她的孝举感动了乡亲,乡亲们把她的尸体营墓于江边。曹娥的孝举历来不但为世人所景仰、所颂扬、所礼拜。而且曾多次被朝廷加封和褒奖,宋,大观四年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封昭顺夫人、元,至元五年封慧感夫人……清,嘉庆十三年封福应夫人、同治四年封灵感夫人,一个普通民女受到朝廷如此嘉奖厚封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这说明了我中华民族从黎民百姓到达官贵人,甚至九五之尊的帝王都极力推行孝道孝德的教育,把孝义视为万事之本,至高无上的道德修养。弘扬孝道在我中华民族是多么重要,意义是多么深远。
游曹娥古庙,赏江南胜景,品“四绝”风采,猜千年字谜,沐人伦之光,做孝顺儿孙。我们毕恭毕敬地插上香,点上蜡烛,再三叩拜,从白发苍颜的老父母到顽皮耍闹的儿子、侄子,都严肃认真,虔诚礼拜。
漫步在这曹娥江边,林荫道上,春雨潇潇,我回头仰望那香烟缭绕的曹娥墓,雨雾弥漫的曹娥庙,想起了《菜根谭》里的名言:“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的痛痒;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孝敬父母长辈是每个人都要紧记和做到的最起码的事,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修养的标准之一。我再三回头瞻仰那渐行渐远的曹娥墓,渐行渐远的曹娥庙。那眼前的孝女形象越来越高大,越来越使人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