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做一个未来四十年的乡村梦,会是怎样?
1978年,时光穿越,我做了一个“温饱梦”。脑海里浮现父母骨瘦如柴,吃野菜,刨树根充饥的场景。这是中国西南地区广西农村人们普遍的生活现状。我不禁感慨:幸亏那时我还没出生,否则以我脆弱的小身板必定熬不过这般疾苦而夭折。那个年代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填饱肚子。
正是这一年,中国做了一个大胆的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的梦,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这股温暖的春风让中国人彻底告别了忍饥挨饿的日子。
1988年,时光倒流,我做了一个“求学梦”。
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行进了10年,老百姓已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有了接受文化教育精神食粮的迫切需要。从前,在农村,许多学子因为家庭贫困被迫辍学,一腔改变家庭现状,改变乡村面貌,改变自己命运的抱负戛然而止。残障人士就更不用说了,常因身体残缺而被学校拒之门外。
很不幸,我也是被上帝关了一扇窗的人。然而,我也是幸运的,赶上了国家实行“人人都能平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好政策。2007年,我同许多越努力越幸运的残障人士那样,实现了“大学梦”。我也成了我们村鲜有考上大学的残疾人之一。
时间回到1998年,我们做了一个“安居梦”。
每当台风来临,沿海地区的农村许多毛坯房就会被夷为平地,我们常常在狂风暴雨中无助与绝望。我们深知,道路泥泞,环境污染,港口闭塞都是摆脱贫穷、改革发展的绊脚石。有家,却没有可以避风的港湾。于是,有一栋不用太大、能够抵御风雨的房子成为了每一位村民最大的奢望。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金石,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变成了城市,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广西也是紧跟时代步伐,抓住了国家发展的浪潮和前所未有的机遇。“风生水起北部湾,改革开放新一极”,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大道铺展开来,一栋栋房子拔地而起,一朵朵浪花欢声笑语。海边的日出似乎来得特别早,照耀出多彩的世界。勤劳的渔民围坐在海边任凭海风吹拂着脸庞,倾听着海浪拍打沙滩的美妙,等待着潮水退去赶潮的喜悦,憧憬着满载而归的收获。劳动光荣、温馨舒适、和谐安宁,这不正是老百姓所向往的吗?
此时,我想起了习近平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坚持梦想,艰苦奋斗,有国作后盾,一定会有家的温暖。
时间跳到2008年,我们做了一个“小康梦”。
我和同学在南宁民生广场观看“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焰火晚会”。烟花绽放璀璨的那一刻,人山人海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这是对改革开放恍然如梦的赞叹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用30年纺织出来的梦想,经得住困难的考验,经得起人民的实践,经得过历史的检验。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国家依旧一穷二白,我一辈子只能待在偏僻的角落,不可能站在这里看到这么灿烂的焰火。
老有所养,小有所依,民有所向,国有所靠,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的梦远不止于此,坚持毫不动摇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将会谱写更多的精彩。
时间来到2018年,我们做了一个“中国梦”。
休假的时候,我常回老家看看,徜徉在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乡村小道中,努力找寻儿时的记忆。偶尔,会有外国游客用拗口的“你好”来打照面,我也会用流利的英文“hello”礼貌回敬。外国友人能主动对我这个其貌不扬的人打招呼是让人惊讶的。然而,如今的中国人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尊重,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
家乡变化太大,我来不及珍藏的回忆慢慢褪去,眺望远处的大海,这崭新的姿态让我心潮澎湃。此时此刻,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会习惯性地拿起随身携带的笔,用文字记录这些新时代的画面。我要与更多人分享: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我的祖国,热爱我的生活!
去年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也是中国人的梦想,更应激励着我们怀揣美好的憧憬与希望大步前行。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个春秋,农村、农业、农民的和谐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特征的一个缩影。未来,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拥抱着城市,彼此交融,农村作为城市的后花园,绿水青山里焕发出金山银山。
在今天的新时代背景下,农民不仅仅会种田,工人不只是会做工,老百姓不单单知足在吃好穿好,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将会使他们肩负起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当。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人民的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成真!
仿如昨天四十载的夙愿早已实现,今天的乡村环境变得越来越优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明天又是下一个未来的四十年,我们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进。梦想还是要有的,这不都实现了吗?!